直播公司收未成年犯法么怎么样处罚?
依据《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七条,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不能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直播支持。
直播公司直接录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从事直播表演、运营等职位,或通过第三方机构间接用童工,均构成违法用工。
对于十六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工,虽可依法录用,但需遵守《劳动法》关于工时、劳动强度及健康检查的特殊保护规定。
行政处罚手段如下:
1. 责令改正与罚款: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公司限时整改,并处以罚款,具体金额依据违法情节及区域标准确定。
2. 吊销营业执照:公司拒不整改或存在多次违法记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吊销其营业执照,彻底终止经营资格。
3. 连带责任追究:职业介绍机构、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伪造年龄证明或默许其从事直播,同样面临行政处罚。
未成年人因直播工作遭受身体伤害或精神损害,公司需承担医疗费、护理费及伤残赔偿金等民事责任。
存在强迫劳动、虐待等情节,直接责任人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的强迫劳动罪,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直播公司录用未成年可以申请退款吗?
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与第一百四十五条,八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消费行为无效;八至十八周岁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出其年龄、智商范围的消费需经法定代理人赞同或追认。
直播打赏、购买虚拟礼物等行为一般被认定为超出未成年人认知能力,合同效力待定。
退款条件与步骤如下:
1. 法定代理人倡导权:监护人可凭未成年人身份证明、消费记录等证据,直接需要直播平台或公司退款,不需要网红主播或公司赞同。
2. 平台审核义务:直播平台需打造未成年人消费辨别机制,对疑似未成年人账号启动人脸辨别、支付密码二次验证等程序。未尽审核义务,需承担连带退款责任。
3. 例外情形:消费金额与未成年人平时零用钱范围相符,或用于购买学习用品等合理作用与功效,可能被认定为有效行为,不予退款。